深圳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向外推出了一支宣传片——
《为什么要有深圳》。
文案澎湃、激荡人心,类似《后浪》,却又完全不同于《后浪》。
公众文本
情感共鸣
去阐释一个城市,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很容易走偏走空的命题。
时光流转,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设立,对不同年代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答案不是凭空而来,都是从前人的回忆与视角中所得来。
团队在创作前期,调研了51位老同志,做了49万多字的访谈资料。
片子由老人在地铁上碰到一个年轻人争执是否创业,开始回忆这条线串接起来,到老人听到年轻人选择创业,大踏步向前结束。
首先是地铁。毫无疑问,地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勾连起城市,带着每一个人驶向他们的生活,也带着深圳这座城市,从过去行驶到未来。
其次是年轻人打电话争执。创业还是安稳度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挣扎。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更为安稳的道路。
选择稳定,不是错,所以年轻人一开始才会觉得选择走一条不平稳的路,是没必要也是匪夷所思。而当老人追上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和伙伴已经达成共识,选择了创业。
而最后一个意象,则是老人手里的回忆录。老人的回忆里,是深圳走过的旅程,也是自己走过的生命历程。
这个动作,意味着他不需要回忆录,深圳也不需要回忆录。
因为深圳永远年轻,有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
而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片子,则是在阐释“深圳”这个品牌。
《为什么要有深圳》,这是一个乍一听,有很多答案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很少能回答得上来的问题。
因为中国需要一个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这是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初衷。在沿海的这座城市,从此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四十年。
可是,走过了这四十年,深圳又该作为一个怎样的角色存在呢?
是一个“永远相信年轻 祝福年轻 拥抱年轻”的角色。
相信年轻,意味着相信年轻人的力量,意味着深圳本身也在抵抗年轻。
祝福年轻,是期许并愿意许给年轻人一个值得期盼的未来。
拥抱年轻,代表着深圳不是作为一座城市居高临下,而是作为年轻人的“同行者”。
年轻的力量,是深圳的力量。因为愿意相信年轻,所以愿意一无所有开创,愿意仰望星空。
从文案层面来说,它足够的激荡人心,也不因此而显得假大空。
因为如果说有哪座城市能够包容一无所有的人,深圳一定能被提名。
年轻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与城市叫什么无关,与它选择了什么紧密相连。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广告热搜榜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