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hub2022年10月份化工行业大事件盘点
梅花数据为大家盘点2022年十月份化工行业重大事件。我们将分别从"政策"、"企业"、"项目"、"市场"、"环保与安全"这几个方面,为您回顾上个月的化工行业大事件。
更多的化工资讯,我们收录在梅花网化工资讯平台Chemhub,欢迎大家浏览订阅。
政策:
近日,辽宁正式发布《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欲将氢能产业打造成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东北亚重要的氢能生产储运基地和国内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先导区。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2、采纳5条建议!3000辆氢车!10座加氢站!北京大兴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正式发布
10月24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大兴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据征求意见的反馈显示,共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8条,已采纳建议5条,未采纳建议3条。正式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氢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培育4-6家上市企业,孵化2-3家生态引领型企业,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累计达到200亿元,形成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不低于3000辆,建成至少10座加氢站,推广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装机规模累计达到5兆瓦。
3、《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
近日,《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安排了7个方面28项任务措施,围绕“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三方面,将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作出北京贡献。到2030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目标到2030年,上海将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10月11日,上海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推动开展战略性储能技术研发,推动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促进“光储充”新型储能站落地,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试验,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攻关。推动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推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应用研究。企业:
10月19日,中化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陕西汽车集团旗下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开发、换电系统开发、配套使用、新能源卡车销售、品牌推广以及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9月28日由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团队共建的“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揭牌。双方将围绕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储能电池体系的应用,共同探索和研发性能突出的天然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可持续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 Johnson Matthey(JM)已开始在中国进行燃料电池回收。JM工厂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专注于提炼和回收膜电极(MEA)铂族金属成分,膜电极是汽车燃料电池的一个关键组件,来源于全球领先燃料电池堆栈技术提供商之一的Unilia。
利安德巴塞尔(LyondellBasell)与汉高公司合作开发了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利安德巴塞尔塑体,结合汉高热熔粘合剂,形成可再密封的包装,方便消费者使用。
据外媒报道,中国台湾省企业飞宏旗下子公司Zerova Technologies此前在柏林eMove360°欧洲展上首次亮相,并展示了一款480kW充电桩原型,承诺可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让电动汽车充电变得更方便。对于没有安装10个备用汽车电池的车而言,则能够在不到5分钟就让汽车恢复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续航里程。该款新型四枪充电桩还可同时给四辆车充电。
2022年10月10日,隽诺环保与利安德巴赛尔共同宣布,已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广东省肇庆市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循环塑料工厂。工厂计划于2023年启动,利用回收消费后塑料废弃物为原料,以机械回收的方式生产利安德巴赛尔CirculenRecover聚烯烃聚合物。本次合作将帮助减少送往垃圾填埋场、焚烧炉或进入环境的塑料废弃物,支持对循环和可持续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促进本土循环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
10月25日,钠创新能源发布消息,公司“年产4万吨钠离子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投产运行仪式在浙江绍兴袍江马海片区顺利举行,意味着全球首条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正式投运。
9月30日,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在山西阳泉开发区投运。这是华阳集团联合中科海钠深耕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全力进军电化学储能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据悉,年产12GWh方形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总投资达13.4亿元,新增5条锂离子电池全自动生产线,规划形成6GWh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5G通信、智能电网等领域。
4、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装置在巴斯夫总部启动建设
由巴斯夫、SABIC(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和林德携手打造的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装置已启动建设。据悉,该示范装置将并入巴斯夫罗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的蒸汽裂解炉输入6兆瓦可再生能源电力。
10月9日,記者從陝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由該企業負責的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項目——煤炭分質利用製化工新材料示範項目180萬噸/年乙二醇工程單係列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產出聚酯級乙二醇產品。
10月6日,从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的《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中获悉,该省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倾力打造国家级千亿元氢能先进制造业集群。
7、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湛江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近日,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特性材料业务部改性工程塑料装置建成投产。首套改性工程塑料装置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部在中国所有生产装置的碳足迹进一步减少,从生产装置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中减少了2/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市场: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官方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
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1.0%,环比下降1.5%。
3、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出口数据来了!2025年装机量或超324GWh
据悉,我国锂电池出口也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29.53亿元),同比增长82.97%。目前,我国储能电池均价大致在1-2元/Wh之间,这也是产品的一大强劲优势。另外,从2015年我国出口第一批锂电池设备开始,到如今我国锂电池设备的出口已经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中东北非财经新闻网2022年9月26日印度泰伦加纳邦海得拉巴报道,IndustryARC网站在其发表的最新一期报告中预测,甲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7年前将达到371亿美元,此前在2022-2027年预测期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5%。
环保与安全: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文件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
近日,推动化工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倡议组织“携手可持续发展”(TfS)正式发布《产品碳足迹和企业“范围三”碳排放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意味着37家化工企业已就计算产品碳足迹的全球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指南》将为化工企业计算和监测上游供应链碳排放提供依据,助力化工全产业链减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记者10月17日在二十大新闻中心首场记者招待会了解到,我国将通过多种举措确保能源供应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守住能源底线,保障能源安全。
4、《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
近日,《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安排了7个方面28项任务措施,围绕“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三方面,将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作出北京贡献。到2030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hemhub化工资讯平台。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