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神奇超市”的Costco,终于在中国开业了……
商业案例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由之
— 0 —
(图片来源:脊梁in上海)
甚至,到了下午1点多,实在受不了汹涌的人潮,Costco直接宣布“下午暂停营业”……
(以上图片来源:脊梁in上海)
— 1 —
因为Costco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商品非常便宜。
雷军逛完Costco后曾对媒体说过他的感受:
那是三四年前,我跟一群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他们就去了Costco,晚上他们回来跟我展示采购的战果。 我问猎豹CEO傅盛买了什么,他说买了两大箱东西。 新秀丽的超大号箱子再加一个大号箱子,在北京卖多少钱? 大概是9000多元人民币,有人知道Costco卖多少钱吗? 900元人民币,相当于150美元。 反正我听完了以后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 后来我专门去研究了Costco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Costco价格到底怎么样。
现烤鸡,37.9元一只;
两瓶1.892升味全冷藏牛奶,32.9元;
30枚草鸡蛋,25.9元;
一盒28个小牛角面包,42.9元;
5.73升洗衣液,特价111.90元;
30mlChloe香水,399.9元,而丝芙兰天猫旗舰店卖660元;
4瓶贝德玛卸妆水,449.9元,算下来112.5元/瓶,而天猫旗舰店单瓶168元;
雅漾活泉喷雾300ML两瓶装,319.9元;
除了这些日用产品,还有不少奢侈品:
Prada的Tote bag,13999.9元;
Chanel 的Flap bag,27999.9元;
MCM的皮质双肩包,4399.9元,而天猫旗舰店售价在5500元以上……
茅台1498元/瓶,早就被抢光了。
52度的五粮液,920元/瓶,而麦德龙要卖980元。
至于10w+的爱马仕包,第一时间就不见了踪影……(虽然卖10w+,但还是比专柜便宜)
(以上图片和信息来源公众号:脊梁in上海、金海岸)
相比之下,Costco的许多产品,确实比官方渠道便宜很多。
---
大袋的薯片与国内5公斤大米的袋子一样大。巨大的一包牛肉大概是一整只牛腿的量。
巨型的巧克力是这样婶儿的:
它还是超大泰迪玩具熊的鼻祖。
— 2 —
为什么Costco不向所有人开放呢?买的人不是越多越好吗?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消费经历,去一家超市买了不少东西。结账时,服务员问你有会员卡吗?你说没有。
然后服务员哦了一声,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自己的会员卡,嘀一声刷完,然后开始给你结账。
于是,你买的价格都是会员价。
你很高兴,服务员也很高兴,因为她有了积分。
但是在Costco,没有会员卡就不让结账,甚至连门都进不去。
当其他零售商都在为销售量疯狂吸引顾客时,Costco却设立了一套将部分顾客堵在门外的“完全会员制度”:
60美元年费的非执行会员,或是120美元年费、最高可获2%返现至1000美元的执行会员。
与一般提供增值服务的部分会员制不同,完全会员制度意味着只有会员才有资格入内购物。
网上有一个段子描述Costco:
如果僵尸来袭,就要躲进Costco,这里有牢固的水泥墙、足够用好几年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最重要的是,僵尸绝对进不了Costco的大门,因为僵尸没有会员卡。
为什么必须要会员卡才能买东西?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深刻理解Costco的会员制度。
据资料显示,Costco每年会员费收入大约20多亿美元,而2017财年,Costco的净利润为26.8亿美元。
Costco2018财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8.89亿美元,其中会员收入占86%以上。
这意味着整个Costco的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
会员制给Costco带来的好处很多。
首先是缩小了目标客户范围。
Costco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中产阶级家庭,“是否愿意支出会员费”成为区分受众购买力最简单的标准。
在会费门槛之上,Costco圈定较为精准的客户群体,相应地,对会员的数据监测更简单,也更容易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会员制也便于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在同等价格和质量水平下,消费者往往会因前期的会费成本而优先考虑在Costco消费,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会员资格物有所值。
在不断的良性循环中,消费者更加认可已选择的品牌,并保持着较高的黏性。
Costco会员的续订率达90%,每年都为Costco贡献一笔稳定的收入。
Costco首席财务官Richard Galanti(理查德•加兰蒂)指出,2017财年第三季度,Costco总计拥有1830万执行会员,产生200亿美元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70.9%。
可是,为什么一个人愿意花60美元或者120美元,去买一个非储值的单纯的会员身份呢?
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里买东西,相对于在别的地方能省下来的钱,远远比会员费要多。
这种主要利润来自会员费的商业模式,给了Costco必须大刀阔斧砍掉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商品价格的原动力。
---
怎样才能做到极大地降低商品价格呢?
商品的售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进货的价格,二是零售商的毛利。
在强大的会员体系支撑下,Costco在这两方面都做到尽可能地低。
进货价格方面,Costco采用超低SKU策略。
沃尔玛的SKU大约在10万,每个商品品类向消费者提供非常多样的选择,而Costco仅仅提供约4000个活跃SKU。
Costco会选择它认为有“爆款”潜质的商品上架,每个品类虽然选择不多,但都是Costco精挑细选的优质商品,且包装很大。
这样,更少的SKU节省了预定、追踪和展示的成本,降低了平均库存成本。
Costco库存周期只有29.5天,低于沃尔玛的42天和塔吉特的58天。
库存周期的压缩,带来了资金运转效率的提升,经营成本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单品类的SKU往往代表着足够大的订单量和更少的品牌竞争,Costco从而获得与生产商之间更强的议价能力,进货价非常便宜。
在毛利率方面,Costco内部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就需要CEO批准,再经董事会批准。
但是,董事会在过去从来没有批准过。
简直可以说是“以赚钱为耻”。
从Costco的角度来说,一旦决定要靠会员费来赚钱,立场就要跟会员一致。只有想尽办法把优质商品低价卖出,会员才愿意续费。
商品的毛利只是为了覆盖运营成本,因为Costco几乎不需要从商品里赚取更多的利润。
同时,Costco的自有品牌非常著名。
品牌代表了稳定的预期,稳定的预期必然包含着相应的溢价。
而Costco连这部分溢价都不愿意让会员多付。
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科克兰)是全美销量第一的健康品牌。
多年来该品牌产品以其可靠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在北美众多保健品品牌中备受关注,拥有极佳的口碑。
Costco通过会员模式、低SKU,获得极强的议价能力,通过自有品牌减少中间经销商环节,用巨大的溢价能力,直接从制造商采购,最有效率地陈列在自己的卖场里面,短路了中间的供应链,极大提升了整个链条的效率。
此外,在后端营销上,Costco几乎没有支出。
相较于沃尔玛0.5%,塔吉特2%的营销费用,Costco没有广告预算,只针对潜在用户发送邮件,并向现有用户派送优惠券。
Costco允许会员携带一名亲友进行购物,而这恰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口耳相传的广告效应。
目前,Costco还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在过去十年,沃尔玛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为5.9%,塔吉特是5%,而Costco则达到了9.1%。
— 3 —
Costco把零售效率做到了极致,这让它在美国非常成功,相信它来到中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的体验。
今天的开业盛况,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二。
但同时,长远来看,我们也有一点点担忧。
因为很多过去在美国做得特别好的公司,进入中国之后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零售业的第一巨头沃尔玛,今天在中国也在陆续关店。
沃尔玛旗下也有一家跟Costco类似的会员制超市,叫做山姆会员,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中国,但是到现在还是不温不火。
为什么?
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商业坏境是非常不同的。
它们的不同,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
中美的物流成本非常不同,导致中美电商出现巨大差异。
美国地广人稀,人工昂贵,开个车,送完一户到下一户,要再开半小时。
因此美国的物流成本非常高,相对于在线上购物,人们更愿意开着车去超市一次性采购。
但中国呢?
骑个小电驴,到了个小区,一栋楼好几件,一个小区估计就送完了。原来一批廉价劳动力在工厂里,现在跑到路上去了。
居住密集,人工便宜,导致中国的终端物流成本,非常便宜。尤其在长三角一带,买东西基本都包邮。
这就导致了,在中国,相对于线下的零售店,互联网电商的优势更加明显。
人们想买物美价廉的东西,打开淘宝下个单,隔天就能送到了,也就不愿意大老远跑去超市采购了。
因此,线上电商的冲击,对于Costco的线下会员店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二,“地产”。
大概从97年开始,中国地产成本不断攀升,所以,今天所有线下零售,很大一块收入,都交了“地产税”。
线下要赚钱,收益必须大于租金。
而电商没有这部分成本,所以互联网冲击线下零售,势如破竹。
美国呢?
美国房地产并没有如此疯狂,所以成本落差并不明显。因此美国的公司想到中国来开店,他的入驻成本要比美国贵得多。
这也就意味着,Costco在中国有着跟美国不同的成本结构,Costco想要盈利,会比在美国更加困难,这也会给Costco带来不小的挑战。
第三,“人口”。
这是一家德国的互联网公司。
最后的话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刘润(ID:runliu-pub)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