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娱乐时代,河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何频频出圈?

2021-08-11 快速评论
河南卫视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作者|老罗
来源|品牌营销报(ID:PPYX007)

2021年,河南频频出圈。

先是今年春晚的《唐宫夜宴》,让河南卫视第一次出现在广大网友的眼中,令全国观众眼前一亮;后来的《元宵奇妙夜》让网友们看到了河南卫视的“真心”,端午节的“端午奇妙游”再次炸场,令观众感受到了灿烂的黄河文明以及河南独有的文化魅力。

由节目衍生出的“唐宫小姐姐”、“水中洛神”、“唐小妹”等形象也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让业界开始相信:河南卫视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河南卫视是如何出圈的吧!


深耕中国传统文化,河南卫视成为“爆款”

就在前几年,提到河南,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口大省、少林寺、十三朝古都洛阳。

而这半年来,河南卫视凭借多档晚会节目强势破圈,仅仅端午奇妙夜在全网就达到了50亿的传播量,播出后的48小时内,总共上了19次热搜,微博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0亿,无疑是今年的“网红卫视”。

相较于国内其他一线卫视,河南卫视作为非一线卫视在品牌影响力、节目收视、主持团队等众多方面都处于一定劣势。比起在别人熟悉的跑道上竞争,河南卫视选择开启自己的新赛道。

1、立足文化精神内核,呈现绝美的视觉盛宴

河南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的地方,众多历史名城、传统文化建筑、历史文物等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河南卫视就是以这些传统文化为内核,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用丰富创新的节目形态和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最终呈现了一台实力圈粉的节目,诚意之作最终打动观众,赢得无数赞美。

同时,近年来汉服、汉妆等文化风潮的兴起,这种原汁原味的节目表演更能吸引当代年轻人的注目欣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我们大众的视野,加深了大众对文化大省河南省的认知,让“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河南形象立体起来。

2、首创“晚会连续剧”概念,全面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

传统的节日晚会,都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长和复杂的节目单,还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串场,可谓是费时费力。但从河南卫视打造的《端午奇妙游》可以看出,这场晚会只有7个节目,总时长41分钟,更像是网络短剧。

而《端午奇妙游》也是《唐宫夜宴》的前传,首创了“晚会连续剧”的创新模式,让每个节目之间既有关联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 充满故事性的情节,穿插其中的传统文化节目,意犹未尽的结尾留白,让观众一边欣赏充满新意的晚会,同时又仿佛收看了精彩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这种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节目样态,在没有流量明星助阵和大成本制作的情况下,依旧收获了极好的口碑和全民的追捧。

3、打造系列文化晚会IP,以新科技赋予中国文化感染力

从春节、元宵到清明、端午,河南卫视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找到了新的表达手段,节日奇妙游系列晚会已渐渐成为电视台独家特色,而这也成就了万众期待的《2021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

这些系列特别节目以传统节庆为节点,打造专属“奇妙”晚会IP,比如《唐宫夜宴》和《端午奇妙游》,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新颖的创意编排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传统文化的创意表现手法有了新的突破口。据悉,接下来的《七夕浪漫奇妙夜》、《中秋寻亲奇妙季》、《重阳节最忆是少年》等节目也都在筹备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把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特色的河南卫视,就是厚积薄发的最好写照。



搭乘融媒体时代的快车,赋予经典和传统新的生命力

作为一家传统媒体,河南广电在内容出圈后的一系列动作却都体现了其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观众看到河南卫视的节目都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互联网上被网友安利。

所以,河南卫视这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的出圈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融媒体的快车,通过植入交互、开放、共情等互联网传播基因,编排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以精短、直观、便捷的视听传播形态得以迅速传播。

同时,河南卫视审时度势,把握互动化这个趋势,主动借由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小屏”进行互动传播,相关话题持续发酵,打造长尾效应,放大节目影响力。正是这些平台的巨大流量让河南卫视的优秀节目让更多人看见,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而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由剧情串连起单个短小精悍的节目,不仅非常适合当下短视频化传播,而且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也自带流量,引发网友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自来水传播。节目播出以后,中国外交天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纷纷转发点赞,这也让中国文化在对外输出的道路上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后综艺时代,河南卫视颠覆了传统晚会节目的形式,赋予了经典和传统新的生命力。没有主持人或激情或煽情的串场,没有流量明星们业余的表演,而是让网友真正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提升用户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节庆类晚会还是商业类晚会,都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这一创新形式的影响,推动晚会类节目的更新换代。


后娱乐时代,综艺节目如何突围?

毋庸置疑,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和类型变革,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娱乐欲望。但是,不少综艺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过度娱乐化,其潜在危机和症候也一次次引发了国内舆论场的轩然大波。

那么对于国内的综艺节目现状,河南卫视的成功突围或许能给其他卫视一些借鉴:

1、摒弃流量至上原则,重视节目内容价值

目前来看,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之所以缺乏个性、创新不足、跟风之作泛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收视率的影响。不少综艺节目为了迎合观众欲望、提高收视率,导致反美学文化的反讽式话语的流行,逐渐侵蚀着主动价值观,长久下去,这种现象破坏的就不只是综艺节目的文化生态,而是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

因此,节目的内容价值,才是各大卫视和播出平台应该考量的首要因素。随着近两年综艺节目整体的流量下滑,如果没有颠覆式的优质内容出现,综艺节目流量的增量市场将转换为存量市场,流量可能会继续下行。

2、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坚持原创输出

当下的综艺市场,遍地都是仿制引进的海外综艺,来来去去的综艺咖和节目形式已经让人无法具有新鲜感。加之千篇一律堆流量明星、男团女团,甚至还有明星假唱,呈现出各种不中不西又洋又土的阴间大杂烩表演,难以持续留存用户和维持用户粘性。

所以,综艺节目的原创创新迫在眉睫,积极结合中国文化魅力或许是出路。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只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就能培养当下年轻人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底蕴也能助力制作方的原创内容输出,风险性就会大大降低。

河南卫视就是将不同时代的传统艺术,整合在同一种美学风格和精神气质下,展现出了不局限于本土的原创综艺节目盛宴。

3、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破圈传播

互联网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商业化变现。多渠道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模式,让节目内容更快的触达到年轻用户群体中。因此,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开始重视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快节奏的剪辑,力图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以提升粘性。

河南卫视的几档综艺节目接连出圈,就是用短视频思维策划,单条内容十分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规律。同时,在节目播出前期和后期的传播阶段,也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玩法,充分调动网友的积极性,在网端持续发酵,为节目破圈蓄力。

总而言之,在一个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我们的综艺节目制作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还必须坚守公共文化平台的社会责任,寓教于乐,才能真正打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精品力作。

河南卫视的突围之道,也许能为蒙尘待拭的二三线卫视提供参考。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品牌营销报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评论点击 登录 梅花网,用您的头像和昵称秀出您的观点
0/300
  • 按热度
  • 按时间
    相关文章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