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穷的剩办公楼? 员工帮辟谣,原来最好的营销是产品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封面截取自莲花味精直播
3月27日,莲花味精辟谣的消息#莲花味精辟谣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与关注。
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网友出面,为品牌“辟谣”。有人开始进入夸夸模式,“纯纯国货,配料表都很干净”。还有人开始解读员工帮公司辟谣的内心潜台词,“拒绝哭穷卖惨挺好的~就是【我们公司很火爆】听起来好傲娇”…
产生这一热搜的起因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国货品牌”“国货味精”的用户,并在其作品中声称:莲花味精濒临破产,只剩下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
这消息写满了“惨”,难免产生“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效果。在网络消息愈演愈烈的时候,有媒体表示,莲花味精的工作人员回应了这一消息:“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
于是,有了这么多个热搜。
其实,走过40年+莲花味精,在发展中经历可谓坎坷,从一条广告使品牌走向辉煌,到谣言困境,再到短视频发展,网友用“科技与狠活”道出品牌的“困扰”,实现了翻红。现在,曾经那个被误解的民族企业似乎已经走出了落寞,逐渐被更多年轻人认可,让国货味精品牌在当今时代扬眉吐气。
从辉煌到困境,再到翻红,莲花味精经历了啥?
莲花味精,堪称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曾经的莲花味精,究竟有多火?
九十年代,莲花味精凭借一句“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广告语走到了千家万户。在电视屏幕上,其广告画面生动鲜活,深深植入到了消费者的脑海中,让味精成为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有数据显示,从1983年至1997年这十五年间,莲花味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年产量从最初的400吨飙升至12万吨,增幅达到300倍;企业产值从创办初期的945万元快速增长至22.3亿元,实现了236倍的飞跃。在此期间,莲花味精不仅成为全球单厂味精产量冠军,更以43.4%的市场占有率主导了中国味精市场。
随着被更多用户认可,莲花味精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1998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并在这一年取得了12.21亿元的营收与过亿元的净利润,妥妥的“味精大王”。
然而,风光并未持续太久。千禧年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莲花味精各种负面消息缠身,债务缠身、员工停薪留职,生产线停产……这其中最要命的是“吃味精致癌”、“吃味精掉头发”等谣言广为流传,在谣言的笼罩下使味精市场开始萎缩,也让品牌遭到了重创。
尽管后来通过重整、甩卖亏损子公司等操作,莲花得以扭亏为盈,但股价却再难回昔日高峰。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超市货架上已难觅莲花味精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鸡精等调味品。
而在2023年莲花味精发展迎来了转机,有短视频博主将食品添加剂称为是“科技与狠活”,并对各类产品进行了测评,让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为了人类的“敌人”,产生了互联网上人人都是“科技与狠活”鉴定专家的现象,这也使具有“绿色食品”标识的莲花味精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也使看配料表成为了年轻人购买、评定产品是否为绿色产品的依据。
这时候,让配料表干净且具有“绿色食品”标识的莲花味精被“平反”,更多人感叹到“味精真的被误解太久了”。
使莲花味精的官方直播间迎来了流量的高光时刻,一时之间,社交媒体上产生了#泼天的富贵轮到莲花味精了#的话题,也使被消费者忽视很久的国货品牌再次上桌。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莲花味精的包装上,明确写着配料表只有“小麦”,现在的新版包装上,配料表写着为“味精”或“谷氨酸钠”,实际成分仍为小麦提取物,其包装上也明确写着谷氨酸钠≥99%,也足以看见其配料表的干净。
如今,莲花味精似乎走出了阴霾,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凭借40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从小吃,放心吃”,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在品牌的官方销售平台上,一句简单却有力的广告语“从小吃,放心吃”格外醒目,辅以小字注解“粮食酿造,自然鲜味”,既传递了品牌对纯粮酿造的坚持与情怀,又唤起了几代人的味蕾记忆。
在品牌传播上,莲花味精一改过去的传统形象,以更年轻化、网感化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诠释了40岁正年轻的精神状态。
如在AI大模型DeepSeek引发热议时,莲花味精巧妙借势,向AI提问:“请用一句话形容莲花味精”,得到的回答是“莲花味精以纯粮酿造为核心,天然纯净,提味增鲜,无添加更健康。”
而兵法先生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了DeepSeek同样的问题,而得到的答案也是大同小异。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却让莲花味精得到了“科学”又“数据化”的“正名”,在赋予内容热点属性之余 ,也传达了产品优势,还借助AI的客观背书,强化了品牌的可信度。
在《哪吒》电影热映期间,莲花味精更是迅速推出多支创意短视频,或展现味精的鲜味特质,或表达对消费者的感恩,让品牌形象更具温度与人情味儿。
此外,在面对可能产生负面消息的时候,莲花味精也保持着“警惕”,毕竟曾经被误会了太久。如前不久莲花集团CEO质疑友商登上热搜后,不少网友产生了疑惑“莲花卖跑车了吗”,随着舆论的发酵,莲花味精用幽默的方式“回应”质疑——我不卖跑车。品牌用“碰瓷”式演绎方式,给内容增加了颇多看点,同时还与社交媒体上的舆论进行了切割,以免被误解。并且,借势了热点,让内容更有噱头,也让更多人发现了品牌灵活应对舆论的智慧。
从曾经的被误解,到如今翻红的有趣有人情味的品牌,莲花味精的翻红之路再次证明:好的传播能带来流量,但真正长红的基础,是品牌始终对产品品质的坚守。
如今的莲花味精,不仅是卖味精,更从调味品领域拓展至多元化的健康食品产业,想要给更多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的调味及营养品。站在时代的拐点,品牌能否持续繁荣,我们拭目以待吧。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营销兵法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 按热度
- 按时间